在线性代数中,矩阵的特征值不仅只有实数,也可以是
复数。如果一个矩阵的特征值是复数,通常可以写成:
λ=a+bi (a,b∈R,i2=−1) 这里
a 是特征值的
实部 (Real Part) ,
b 是
虚部 (Imaginary Part) 。为了更方便地讨论复数的几何性质(旋转、缩放),复数还可以用极坐标来表示为:
z=r(cosθ+isinθ)或z=reiθ 其中,
r=a2+b2是复数的
模长,
θ=tan−1(b/a)是复数的
幅角。复数
z=r(cosθ+isinθ) 的极坐标可由下图表示:
复数相乘的几何作用,本质上是二维复平面中的线性变换。 它将伸缩(由模长
r 控制)和旋转(由幅角
θ 控制)复合在一起,等价于相应的矩阵变换。我们对通过复数
z=r(cosθ+isinθ)和另一个复数
w=x+yi相乘来推导对应的矩阵形式:
由上可得,复数的极坐标形式
z=r(cosθ+isinθ)对应矩阵:
C=[r00r][cosθsinθ−sinθcosθ] 再由复数的实部
a=r⋅cosθ ,虚部
b=r⋅sinθ 可得矩阵的另一种形式:
C=[ab−ba] 这个是复数的矩阵化形式(为了方便讨论,下文所有提及到的矩阵
C 都表示使用了这种结构)。很显然,这个矩阵
C 的结构是刻意设计出来的,进一步计算可知
矩阵C的特征值是
λ=a±bi。在二维平面内,矩阵
C 作用于任何向量
x 都会表现出伸缩
(r=1 时不伸缩) 和旋转的效果。请观察下面两个示例:
对于实系数矩阵,其复特征值必定以共轭成对出现,这些特征值被称为
共轭特征值。这种成对出现的性质可归结为 :如果矩阵的一个特征值是复数
λ=a+bi( 其中 a,b∈R),那么
λ=a−bi也必然是特征值。
为了进一步讨论复特征值的共轭特性,我们根据定义来计算矩阵
A 的特征值以及特征向量:
A=[0.50.75−0.61.1] 由特征多项式
det(A−λI)=0得:
0.5−λ0.75−0.61.1−λ=(0.5−λ)(1.1−λ)−(−0.6)(0.75)=0 化简得:
λ2−1.6λ+1=0 求解得特征值为:
λ=0.8±0.6i (和
C 的特征值相同)。
在前面讨论矩阵
C 的相似矩阵
A 时,我们给出的一组非标准基
B 正是矩阵
A 的特征向量(
t=0.25 时)。这一结果对任意一个有复特征值的二阶实数矩阵都成立,有如下定理:
此定理和本章中的
定理 8都是告诉我们如何寻找合适的基通过相似变换来简化矩阵表示,只不过它们分别针对不同类型的特征值,定理
8 对应实特征值,定理
9 对应的是复特征值。
在高维空间中,含有复数特征值的矩阵依然延续了
R2 中的几何特性。具体来说,复数特征值对应的矩阵变换通常会在某个不变平面上表现为旋转(可能伴随缩放),这一不变平面由与复数特征向量相关的几何性质所确定。而在垂直于该平面的方向上,矩阵的作用由其他特征值(通常是实数)决定,表现为扩展或压缩。例如下面的矩阵:
A=0.80.60−0.60.80001.07 它的特征值为
λ1,2=0.8±0.6i,λ3=1.07。那么,在
x1,x2 平面上的任何一个向量
w0 仅会被
A 逆时针旋转
36.87∘,其它平面上的向量
x0 的坐标会被拉伸
1.07 倍。